转过年,时间就到了二月份,沈德宗要开始下场考试了。
一个读书人要成为一个秀才,需要经过三场考试,分别是县试、府试和院试,统称“童试”。
这童试一般三年两次,初考的县试就是在农历二月。
一个月前,县衙的大门口就张贴了告示,时刻关注着的孙秀才很快便得知了这一消息,便通知自己私塾里有意参加科举考试的几个学生。
沈德宗找到之前说好的几个同窗,五个人相互作保,在孙秀才的举荐下,一起拿着钱财和礼物找了刘禀生,请求对方为他们作保。
有着孙秀才的关系,刘禀生也早就知晓这事儿,所以事情办的很顺利,陪着他们一起到县衙报名参加考试。
报考结束之后,就安心的回家等着考试。
这边沈家人也没有闲着,沈大山沈昊亲自去了一趟孙秀才家,向对方询问考试要准备的东西。
本来这事儿沈德宗说自己问就行了,但是奈何即使他14岁了,在沈大山沈昊的眼中,仍旧是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孩子。
这边孙秀才也许是经验丰富的缘故,得知沈家人上门的原因之后,十分痛快的把自己知道的一切事情,一五一十详细的说了一遍。
说实话,对于沈德宗这个学生,孙秀才是十分看重的,因为这个学生天资聪颖不说,还特别的勤奋用功。
这样的学生,如果不出现意外,未来肯定不会止步于一个秀才的。换句话说,对方未来的成就,肯定是高于孙秀才本人的。
所以此时孙秀才也是给沈德宗提前卖个好,说起童试的规矩十分详细。
沈大山沈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,十分心满意足,之后便朝着孙秀才连连道谢,满眼感激的告辞了。
回到家之后,沈大山按照孙秀才的指使,亲自给大孙子做了一个考蓝,他把竹条细细的打磨了一遍又遍生怕有点儿竹刺,扎到了孙子娇嫩的手,影响他考试答题。
除了考蓝,宋氏楚秀秀也没有闲着。
宋氏是给儿子准备带到考场的吃食,包括一些干粮葱油饼,咸菜等。
当然考生也可以不带食物,但是考场里贩卖的东西特别贵,就算一壶原本两文钱的白开水,到了考场中最少得卖40文,这价钱,简直比一些景区的饭菜还要能宰人。
另一头,楚秀秀在给沈德福准备官帽。
因为按照规定,县试的地点就在县衙的大堂,为了表示对县衙的尊重,学子考试的时候都要穿官衣官帽。
不过王朝初定,百姓们刚才战乱中恢复生息,很多参加县试的都是贫穷的农家子,这一身官衣少说也得二两银子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实在是难以负担。
所以朝廷格外开恩,可以不穿官衣,但是一定得带官帽。
为了省钱,很多农家人就用旧式的宽边毡帽,在帽顶上边,糊了一层红纸,当做帽樱子。
当然楚秀秀没用红纸做一顶简陋的官帽,反而是自掏腰包,用了块红绸缎,并且针脚特别的细密,一看就是用了心的。
沈德宗这次下场考试,不仅沈家人全都当成了头一等的大事对待,就连高家这个姻亲,在得知这件事之后,第一时间就把家里的牛车接了过来,说是方便沈德宗去县城。
高家的说辞很简单,说能给考生送行,如果沈德宗真中了秀才,那是他们老高家沾了光。
面对着真诚的春丫,以及她身旁的高显,沈家人自然也不会拒绝女儿女婿的热情,便顺势答应了下来。
好在这时候刚二月初,没到耕种的时节,否则沈家人说什么也不会答应用亲家的牛车。
就连叶瑾谦得知了沈德宗要下场考试的消息,也十分热情的让沈昊夫子去他家里留宿,这样一来,每场考试的间隙,沈德宗就可以不用回家,能好好的休息一番。
并且主动提出,可以用家里的桌子板凳,省的沈家从家里带了。
要说为什么需要桌子板凳,这还得从县试考试的地点县衙说起。
县衙是县令大人专门办理公务的地方,哪里会准备考生们答题时需要的桌子板凳,于是乎,众位考生就只能自带。
但是很多人从大老远的过来,搬动那么沉重的东西也不方便,是以,考生们每到这时候,就会去县城里的店铺借些桌椅板凳。
什么小饭馆那油乎乎的桌子,后厨那满是刀痕的案板,棉花店那破旧的架子——全都被借个一干二净。很多考生走出考场的时候,衣服袖子都是一身难闻的猪油味。
沈家这边原本是想着自己从家带过去的,毕竟有了牛车,来回也方便,但是县试一练考五场,每次来回折腾也太过麻烦,是以沈德福便代替大伯堂哥接受了叶瑾谦的话好意。
而沈德福这边,虽然什么也没做,但其实并不代表他帮不上忙。
因为沈德福接到了一个任务,来自他的爷爷沈大山的心愿。
【叮,任务触发!
沈大山:菩萨保佑,希望孙子沈德宗能考中秀才。】
沈德福自从接到系统任务之后,就一直很关注堂哥的行动,他回忆着书里的事情,沈德宗县试府试都很顺利,但是到了院试的时候,出现了意外,没能参加这一次的考试。
所以,他想着,自己到时候一定要跟着堂哥去院试,然后避免他发生意外,这样就能确保沈德宗参加院试。
如此一来,凭借着沈德宗的能力,想必一定会拿下秀才的功名。到时候自己的任务也就自然能完成,得到智力加点了!
县试一共要考五场,其中前四场都是写八股文两篇,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,最后一场要考古诗赋。但是最最重要的还是第一场考试,俗称是“正场”。
因为大多数情况下,批卷时间紧任务重,考官阅卷能力有限,所以对于第一场的试卷会认真批改,而到了后边几场,只要考生表现的不是太差,那么成绩都是按照第一场的顺序排名。
县试的头天,沈德宗一切准备就绪,就由亲爹沈昊架着牛车,带着东西,就送沈德宗到了县城住在了桃花巷的叶家。
在古代,科举是一件盛事,许多考生都赶赴县城,这就使得县城的人口骤然增多,人多了,自然消费也就多了,就像是后世那旅游城市一般,当地人就可以趁机做点小买卖了。
于是沈德福就推荐大伯沈昊,让他等堂哥的时候,可以那些东西摆摊,能卖出去也是一个进项。
沈昊想了想,儿子在里边考试,自己一个人待在叶家也不好意思,同时也很无聊,于是欣然的接受了侄子沈德福的建议,自己在牛车上准备了一些竹编和家里存下来的鸡蛋。
县试一般都是天未亮的时候点名,但是很多考生怕赶不及,都是前一天子时左右就到县衙大门口排队等候。
此时整个县城是少数几天不宵禁的日子。
考生们一手拎着考蓝,一手提着灯笼,穿着厚厚的棉衣,在寒风中慢慢的等待着点名。
沈德宗来的不算太早,他到了时候,县衙的大门口已经排了老长的一个队伍。
他探头左右望了一下,过了几分钟之后,就在队伍中找到了自己的几个同窗。
“齐兄,王兄……你们在这里呢?可让我好找啊!”沈德宗是头一次参加县试,看见熟人之后,脸上瞬间变扬起一抹灿烂的笑容。
“德宗,你可是晚了,你看看,此时已经来了多少人了?”那个被称作齐兄的二十多岁青年,扬言一笑回道。
“我本以为天不亮点名,提前一个时辰赶过来正合适,没想到大家伙都如此的积极。”沈德宗来的时候,还特意的瞅了一眼,好几个头发花白、满脸皱纹的老者,在寒风中屹立。
看着那些比自己爷爷年纪还大的老童生,沈德宗心里满是感慨的叹息了一下。
而还有不少的农家子,穿着单薄的棉衣,在寒风中瑟瑟发抖,即使冻得手脚冰凉,也只是在原地跺跺脚,继续等待罢了。
“你是头一次参加县试不知道,等以后参加的次数多了,也就全明白了。先来先排队,等进去之后能找个好地方。”其中一个三十多数的男人摇摇头,回道。
沈德宗闻言,心里顿时恍然大悟,原来进去之后没有座号,考生们先到先得。那么最后到的一些考生,肯定就只能待在那种刮着寒风的阴寒地方了。
“哎呦,我的王习安王大哥,这话可不兴说啊,什么叫参加的次数多了,这话多不吉利啊,快呸一下,把这晦气的话赶走。”齐忠孝闻言,连忙皱着眉头,一脸郁闷的说道。
“哎呀,抱歉抱歉,是我失言,是我失言了。”王习安此时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,要是遇到那心胸狭窄的人,肯定就会得罪人了,于是便伏低做小的向着众人拱手道歉。
他苦着一张脸说道,“也怪我自己,这些年多次参加童试,全都落地,还请大家看在我不是故意的份上,原谅则个。”
王习安自己卖了一个惨,众人也不好再多做计较,于是这失言的事儿就这般过去了。
过了大半个时辰之后,衙役们终于来了,此时天还未亮,沈德宗跟着一众考生排队入场。
前边的人一个个由衙役们搜身,查看有无夹带作弊的人,全身各处,头发鞋底都不会放过。
沈德宗看着自己被翻了个乱七八糟的考蓝,以及里边被掰碎快要成渣的干粮,一时之间只能无奈摇头。
沈德宗被搜查过后,终于买进了衙门的大门,进去之后,在门房的左边,放置着一张桌子,坐着一人。
“报考证明。”那人留着山羊胡,语气淡淡的朝着沈德宗说道。
沈德宗急忙从怀里掏出报考证明,那人细细的查验了一番之后,就挥手让沈德宗走了。
再往前十多米的地方,桐城县的县令庞守慎正穿着一身官府端坐在那里。
好看书吧【haokanshuba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科举文男主是弟控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